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茶資訊> 正文
“中國茶”何以入非遺?背后原因有6個
2022-12-09 10:53:22熱度:1°C
“中國茶”申遺終于等來了結果。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圖片來自央視頻“非遺申報片”截圖
這是我國第43個被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的項目。此次申遺成功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包含了全國15個省份的44個小項目,如下表所示:
▲上表內容來源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網站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是有關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
那么“中國茶”為何能成功申遺呢?原因不外乎幾點。
01 中國茶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支撐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于“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民間傳說。(“荼”即為今天的“茶”)雖然這個美麗的傳說我們目前還無法證明它是否具有真實性,但至少說明了在神農時期很可能已經有茶葉存在了。
關于茶最有力的歷史證明可以追溯到唐代陸羽編撰的《茶經》,向后人展示了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有比較完整的茶文化體系。
宋代是中華茶文化歷史的鼎盛時期,點茶、斗茶、茶百戲都在這一時期。在那個文人匯集的時代,更是涌現出了如《茶錄》、《大觀茶論》、《述煮茶泉品》、《茶具圖贊》等文化著作。